国内高校自主招存活在问题研究

点击数:107 | 发布时间:2025-06-10 | 来源:www.hexwpj.com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4)15-0172-02

    2001年由东南大学等三所高校率先向教育部提出了进行自主招生申请,教育部随即对这三所高校进行了批复,允许它们在江苏内进行定点试验,这也由此拉开了中国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的序幕。
    2003年教育部授与了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首的22所重点大学进行自主招生的资格,并且规定这22所高校具备5%的招生名额限制。
    2004年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进一步扩大到了28所,学生的报名方法也有所改革,分为学校推荐和学生自荐的两种方法。
    2009年,北京大学依据自己的实质招生状况,紧密围绕教育部所拟定的政策方针,为了更好地选拔出综合素质出色或者学科能力突出的学生,决定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拟招收学生的人数原则上控制在本科生招生计划人数的3%以内。关于自主招生考试的规模,同样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依据教育部2009年的文件显示,共计已经有76所高校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以清华大学为首的五所高校宣布联手招生,“华约”宣告成立,2010年以北京大学为首的七所高校也宣布在自主招生中联合命题,统一考试,“北约”也宣告成立,这也直接致使了国内2010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规模出现了热门的场景,不少大学甚至专科院校的报名人数都出现了“井喷”现象。截至现在,已经有超越100所高校具备了自主招生的资格。

    国内从2001年率先试行自主招生以来,自主招生在这十余年时间里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并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不只成了国内高考考试的有益补充,也转变了不少高校、中学的办学思想,为国内素质教育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因为国内自主招生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进步相对还不成熟,不少监管机制还没全方位打造起来,因此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目前以下的五个方面:

    1、高校自主招生权力的有限性

    1998年8月29日由中国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自199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国高等教育法》中第32条规定:“高等学校依据社会需要、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拟定招生策略,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率。”标志着国内对于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正在逐步放开,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在渐渐扩大。但在这种进步的背后却依然有一些问题,法规中规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办学规模由国家核定,因此确定高校自主招生规模的权力还是取决于政府部门,高校基本没自主权,没办法依据本校的实质需要自由调整人数。第二,法规中虽然指出高等学校可以拟定自主招生策略、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率,但并没明确地表明这两项策略拟定将来,是不是需要政府批准才可实行,还是高校可以自主实行,由此也影响了高校自主办学的一些权力。另外,国内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除去高职院校)仅限于部属大学和一些进入“211工程”的出色地方院校,绝大部分的大学不具备自主招生的资格,如此不利于高校招收到自己需要的具备革新潜力的学生或者综合素质出色的人才,也不利于更多的学生崭露头角,被挖掘出来,更不利于高校办源于身的特点,塑造特点品牌专业去吸引学生。甚至“在某些人的意识中,包含自主招生在内的办学自主权并不是高校固有些权利,而是政府给高校的授权,这种‘下放’的权力政府随时可以收回。”[1]

    综上所述,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遭到了限制,某些学校甚至不具备这种权力,自主招生权力受限其实更多地反映了高校自主办学权力是受限制的,并没得到国内教育法律法规的充分保障和认同。

    2、自主招生过程中的公平问题

    第一是地域环境和考试内容的不公平。在国内每个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情况是存在差异的,然而这种差异却被不少学校忽略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有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因为遭到地域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没办法接触到最新的信息、技术和设施,同时也没办法享用生活在城里的同龄人所用的教育资源,因此将这类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放在一块考试,用相同的考试试题和选拔标准,进行综合素质测定,会对农村的考生有非常大的不公平。譬如:在一些考试测试中会有对当下时事的怎么看,这对于不少来自城市的学生来讲不是非常困难,由于他们每天耳濡目染,总会有一些怎么看和思想,但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讲就非常的麻烦,由于他们甚至都没听说过这类时事,不知道最新的技术,所以根本没办法作答,导致他们非常难崭露头角,针对这种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的现象,教育部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2012年下发了公告,参加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高校在确定参加本校考核的申请考生时,应向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的考生、向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区域或中学、向农村区域中学或考生等适合倾斜。①针对这个问题同济大学率先拟定了向西部区域和不发达区域的农村学生倾斜的政策,对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农村学生拟定了另外一种面试考核标准。现在,同济大学招收的农村学生比率已超越20%,这一比率较全国其他名校高出一倍以上。同济大学针对农村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举措是值得国内其他高校借鉴学习的。

    高校招生范围的不公平,比如:一些地方性高校在确定自主招生的选拔范围的时候,只不过针对当地区或者邻近省区的考生,外省市的考生不具备报名条件。再比如:上海户籍的考生既能够参加统招首要条件下的自主招生考试,也可以报名参加“自主选拔考试成绩为主,高考考试成绩为要紧参考”的自主招生考试,如此对其他区域的考生就非常不公平,地域偏见和不公平非常明显。 因此,在国内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中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公平问题,需要大家逐一破解,真的达成教育公平和考试公平。

    3、自主招生过程中的效率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在两会期间就曾提出了“自主招生的根本问题不是公平,而是没效率。”国内高校已经组织了多年自主招生考试,每年的招生规模和考试报名人数不断增加,而各大高校也是组织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考试报名条件审核、考试组织、考试监督与举办冬令营测试等活动,但不少高校最后录取的学生并不多,总是达不到计划的招生人数,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因此,提升自主招生考试的效率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4、自主招生过程中的诚信问题

    第一是学生与父母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目前学生为了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在我们的推荐表格上弄虚作假,虚填我们的学习成绩与个人专长、获得奖项等,从而使自己获得参加考试的资格。而某些父母更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不惜托关系、找方法,帮助我们的孩子制造不真实的成绩单和其他证书,从而获得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这种急于求成的行为,不但违法,而且对参加考试的其他学生也有失公平。

    第二是中学的诚信问题。当下很多中学都盲目追求升学率,追求通过高考考试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数目,于是有的中掌握将成绩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学生的成绩单篡改,将他们推荐给高校,从而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而出色的学生则被高校留下,筹备参加全国的统一高考考试,从而达到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升学率的目的。

    最后是高校的诚信问题。这种问题主要出目前自主招生的考试选拔过程中,某些高校存在暗箱操作的状况。不能不说,在当下的中国,“作为常见性判断标准的东西第一是‘情’,第二是‘理’,最后才是‘法’。情、理结合,构成了传统中国最常见的审判基准。”[2]况且,中国是一个“人情超级大国”[3]。“人情关系互联网”也非同一般。在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基于各种“关系”而滋生的人才选拔“异化”,是导致高校诚信问题的重要原因。而这也是一部分公众对自主招生考试选拔透明性持怀疑态度的重要原因,加大监管和改变监管机制是火烧眉毛的问题。

    5、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一些高校很难突源于身特点

    面对这种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某些高校并没激起那些通过自主招生考试所选拔上来的学生的潜能;其次,学校针对学生的特点专业并没真的体现出来。由此致使了某些高校并没突出专业和学生的特点。

    回到原点,高校进行自主招生的刚开始的目的就是选拔符合本校需要的素质全方位且出色的学生,或者是在某一方面具备特殊喜好和潜能的学生,比如:北师大针对那些喜好天文学和哲学的学生所制定的自主招生攀登计划等。教育部也是通过文件需要,每个试点高校要依据本校的实质状况,拟定相应的自主招生录取策略。然而事实却是,很多高校的招生简章很相似,考试选拔程序雷同,各大高校只不过盲目追求那些出色的学生,而自己本校的专业特点和要招收的学生种类却没突出表现出来,使得不少通过自主招生的学生最后在大学阶段泯然众人矣,这类高校没将高考考试这种统招形式的考试和自主选拔考试的性质做出本质的区别,是出现这种问题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虽然自主招生在国内获得了迅速的进步,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为国内现在正处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试点阶段,因此存在的问题与进步的机会并存,自主招生考试模式是高校自主招生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是高校对自主办学内在认识的外在体现,自主招生考试模式能否正确改革和好运行,不只关系到高校能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选拔出出色的革新型人才,同时也关系到高校能否在公平与社会信赖的首要条件下,有效率、低本钱地进行,更是关系到国内将来考试规范的改革方向,使其愈加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社会健康进步。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